打屁虫(俗称打屁虫、臭大姐的稻蝽不可小觑,可致水稻减产20%-30%)

admin 阅读:112 2024-10-10 20:19:47 评论:0

稻蝽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害虫,学名叫蝽象,俗称打屁虫、臭大姐、放屁虫。水稻田中常见的蝽象有稻黑蝽和稻绿蝽,其次为大稻缘蝽、斑须蝽、稻棘缘蝽等,多在南方稻区水稻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危害,一般发生可致水稻减产20%-30%,严重的可造成减产50%-60%。下面谈谈稻蝽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稻蝽


一、稻蝽的发生特点

1、受害症状:受害叶片发黄,伤口处会形成黄斑,在苗期和分蘖期受害会影响分蘖,植株会矮缩;一般在穗期多集中在穗部危害,会导致稻穗直挺不钩头,结实率低,或不灌浆形成半白穗,秕谷多。


稻黑蝽危害水稻症状


2、发生特点:稻蝽以(早上和傍晚)若虫和成虫群集,刺吸水稻茎秆、叶片、穗部及乳熟期谷粒汁液。成虫具有迁飞性、趋光性,稻黑蝽白天畏光,所隐藏在稻株下部。一般来说,生长旺盛、叶色浓绿的早播田,丘陵、山区垄田稻黑蝽发生较重;早中晚稻的桥梁插花田发生为害较重,特别是在一晚收割后旁边的二晚田块;田边杂草丛生的稻田发生数量较多。


3、稻蝽识别:稻黑蝽成虫体长8-9.5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至黑色,小盾片舌形,几乎达到腹部末端,头中叶与侧叶长相等,复眼突出;稻绿蝽成虫体长12-15.5毫米,大多数全体绿色、有浅色小斑点或者“肩”的边缘黑色,余为绿色。


二、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防治稻蝽不一定要单独用药,可结合防治稻飞虱,特别是一晚收割后的二晚田,今年南方水稻区稻飞虱发生偏重,因此,结合防稻飞虱使用噻虫嗪、敌敌畏、辛硫磷、丙溴磷及其复配等药。在田间发现稻蝽较多时,也可单独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防治,施药最好选择在阴天或晴天早上、傍晚。稻蝽能够迁飞,连片的水稻田应做到统防统治。


2、物理防治


利用稻蝽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有条件的成片水稻基地可安装振频式杀虫灯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3、农业措施


及时翻耕灌水沤田,铲除田边、沟边杂草,降低田间虫害基数;适当调节播种期或选用适宜生育期品种,尽量使水稻穗期避开水稻稻蝽发生高峰期,宜成片种植减少插花田;摘除卵块和初孵若虫;保护和利用天敌,如青蛙、蜘蛛。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m.0517w.org/news/5470.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