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价格(蚂蟥1斤1600,为何贵?我曾养殖一年,亏了11万,刷新对这行认知)

admin 阅读:136 2024-10-10 16:29:11 评论:0

#蚂蝗##创业##业余兼职##裸辞##赚钱##80后#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289位真人故事


我的网名叫毛毛虫,是出生在四川广元的一名80后,目前在上海工作,业余时间搞蚂蟥养殖。


我自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孩,成长之路也是无波无澜的平顺。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十几载,即使已是中层管理者,但一直忙忙碌碌的生活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直到偶然的机缘看到蚂蟥。


如今做养殖已近四年,我从一无所知的行业小白到开创了自己的专属养殖模式,蹚过养蚂蟥的水,在行业乱象中求得了一席之地,深知这个行业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工作中的我)


我爸妈都是地道的农民,像八十年代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我家也比较穷。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长子的我课余总是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


能吃得了生活的苦,学习的苦都不算什么事,那时候我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2003年,我从一所师范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了。大学实习时,我教了半年的计算机课程,发觉自己更喜欢从事直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


那个时候大街小巷网吧盛行,而我迷上了一款游戏。有什么事可以挣钱游戏两不误?于是我和同学一起在老家县城合伙开了一家网吧。


年轻人玩心重,我每天都玩到很晚,也没什么心思想着赚多少钱,只是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没亏钱而已。


(养殖新场地建设)


再热闹的台面也有落幕的时候,游戏瘾过后总得面对未来。2008年,我借着亲戚的东风来到上海寻找机会。


计算机专业给我带来了红利,我很快找到了工作。从基层员工做起直到如今位至中层管理者,年收入也在20万元左右,踏实务实的个性受到领导赏识。


这是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很注重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而我又负责公司的产品质量,这也使得我在后来的养殖事业里,自然而然使用了标准化流程操作的思维模式。


日子过得平稳,快节奏的生活忙忙碌碌,可我总想做点什么来舒缓一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直播,视频中有人在抓野生蚂蟥,当时主播说这东西很贵。


这句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就在想这个东西既然贵,与其在野外抓,为什么不人工养殖呢。


(学员宿舍)


我是个喜欢追求结果的人,勾起的好奇心让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求答案。


我查到果然有人在饲养蚂蟥,而且只要有人饲养,很快就会被收购一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当看到这些内容,我心里是一阵激动,这说明它的销路根本不用担心。


从搜集到的资料上看,养殖蚂蟥周期很短,基本上四个月就成熟了,资金回笼也快,不像其他行业因为欠账,资金会占压很长时间。


当这些内容印入眼睑的时候,我做了决定:养蚂蟥。


然而要养殖蚂蟥的想法在家里激起了不小的反应。爸妈认为有着稳当的工作做就行了,干嘛去想着搞养殖,而且又没做过养殖,非常不看好。


但是我有我的想法,考虑到风险,由弟弟辞职去实际操作养殖,我继续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就算亏损了,我的工资收入还可以支撑家庭的生活开支。我的决定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卵茧孵化)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首先我选定了养殖蚂蟥的范围。


蚂蟥其实分好多种,有一种宽体金线蛭性价比较高,而且不吸血。


虽然日本医蛭菲牛蛭也可以养,但是它们是吸血的,从内心上讲我还无法接受吸血水蛭,所以选择了不吸血的宽体金线蛭。


2019年,我投资了15万多元,先在南通海门租了一块地。因为上海的租赁价格太高,接着从一个养殖户那里采购了蚂蟥苗,他答应在技术方面提供扶持,就是养殖中有问题就电话沟通的那种。


我以为从网络中可以学习到养殖知识,再加上有师傅的经验加持就万无一失了。结果从一开始的基建上就出了问题。


我们是在网上看人家怎么做的,怎么养的,就照葫芦画瓢,加上一些网上的图片就依据自己的想法来做,修建的水池排水出现问题,换水的时候水排不出去,池子里的水发臭,而且下雨水也排不出去。


(种苗孵化)


有一次下大雨,半夜弟弟打来电话,那头的弟弟都急哭了,说养殖池里的水排不出去,水都漫出来了,眼睁睁看着池子里的蚂蟥往外淌。当时只有弟弟一个人在养殖场,从小娇生惯养他还没吃过这么大的苦。


我们用的土工膜水箱养殖模式,和师傅用的网箱养殖模式还是有区别的。而且这个行业一直都没什么规律和标准可查,一个老师一个方法。


当时听师傅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蚂蟥“死亡是正常的”,于是我们提着桶捡死蚂蟥就理所当然认为是正常现象。


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除了听师傅说,就是在网上看视频里的小片段,然后靠养殖实践摸索。就这样坚持了一年,最后就卖了4万块钱,亏了11万多元。


当时,我们把小的蚂蟥都做清水吊干,大的就想自己留着做种越冬,后来才知道蚂蟥越冬技术要求很高,所以那年做蚂蟥越冬失败了。


(养殖水箱示意图)


养了一年蚂蟥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我们把养殖流程走了一遍,让我们明白蚂蟥养殖的技术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是我们想简单了,也让我们明白了蚂蟥怪不得价格贵,如果好养就成了白菜价了,这些都重新刷新了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


我和弟弟商量了个五年规划,如果五年内在这个行业搞不出来个名堂,那在这个行业也就没有必要再待下去。


如果说第一年是试水年,那第二年就是实验年。


第二年我放弃了原先的养殖模式,采用了和师傅一样的大水面水箱养殖,因为这样就不怕水排不掉了。


我们在原来的场地旁边租了10亩鱼塘,考虑到成本买了二手的建了200多个网箱,结果蚂蟥种苗涨价,没买够苗只养了100个网箱。


任何事好像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解决了排水问题,但是养殖人员需要下水检查蚂蟥情况,喂螺丝。缺少人手,于是父母伸出援手从老家赶来帮忙。


(科学养殖)


整个养殖过程死亡的很少,当时感觉还不错,结果起塘后,产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究其原因,一方面幼苗跑苗比较多,损耗太大,另一方面,二手水箱比较破旧,水面大,一些蚂蟥天敌进到了水箱里,而水面宽广不好观察。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


第二年投资了20万元,碰上干品价格上涨,前一年卖1150元1公斤,这一年卖到了1500元1公斤,但是我们卖早了,后来涨到了1700元1公斤,如果晚出售1个月还能多赚5万元。


虽然这一年最终只得了个保本经营,但却收获了满满的“科研”成果。


从网上学习的知识都很片面,而且能掌握到的行业技术都比较落后,再加上人为的误导和经验封锁,我就在上海一边工作一边在家做实验。做实验更多的是费精力,我每天都要观察到半夜。


(室内无光养殖实验数据)


当时这个行业普遍的认知是自己养殖的蚂蟥不能留种繁殖,即使繁殖了也不会长大。但经过我的实验,发现自己养殖的一龄苗也是可以繁殖孵化的。


我先用两条蚂蟥在第一年繁殖出了50多条,然后用这50多条繁殖了350条,又用这350条繁殖了1斤茧,养大后有200多斤。后来在第三年的时候完成了近亲繁殖。这些繁殖成功的蚂蟥不易生病,更是一代比一代强。


第二项实验是,有养殖户说万物靠阳光,但我想蚂蟥都是在晚上出来觅食而白天躲藏起来,既然蚂蟥有这样的习性,那在无光情况下是否也可以养殖。实验证明,在室内常年无光的情况下也可以长得非常好。


第三项实验是关于食物。蚂蟥主要吃螺丝,虽然书籍中记载可以用人工饲料替代,但我还是为了印证这一说法,结合行业前辈的成果做了测试。做这个实验,我也是为将来可以工厂化养殖考虑。


(近亲繁殖高密度养殖)


第四项就是越冬技术。在这个行业里,每个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不一,加之一些人为因素干扰没几个人敢留种越冬,如果没有养好就认为是外购的种苗问题。


我前后做了两年实验,摸索出来一套蚂蟥的越冬技术,成功率高于行业水平。


最后一项就是在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有很多“大师”说必须用肥水养殖蚂蟥,但我想走另一条路。既然要做,就想做到极致。


老前辈们都是肥水养殖,惯用鱼虾的方法,不但技术要求高成本也相当高,要肥水、补菌、补藻,要抗应急、改底,很少有人能掌握这里面的一些水产养殖技术。


一开始养殖我也是用肥水,后来变革改用清水养殖模式。我认为只要水干净,食物充足就不应该成问题,所以全程用自来水养殖,结果证实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每一项实验,都由数据来说话。经过两年不同的养殖模式,我们真正对蚂蟥养殖有了全新的认识,再也不敢说蚂蟥好养了。


(自来水养殖成活率实验数据)


从孵化到小苗开口,到8月份的高温,9月份的交配期,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以让养殖提前结束。


两年的养殖经验,加上实验数据,解决了很多之前解决不了,而且也是这个行业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了蚂蟥在无光情况下也可以生活的实验,第三年我开始采用小水箱树林养殖模式,即我自己开创的毛毛虫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比较高,需要建设新场地,是传统模式的三倍,但是效益也是传统模式的3倍-5倍,还可以解决因高温致使蚂蟥死亡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选择在树林下养殖,树林里面光线比较暗,而蚂蟥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2022年的高温使得很多养殖户的蚂蟥出现大批量死亡,而我们的没有。


(树林小箱养殖模式)


也是这一年,单平方的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可以说在整个行业里算很不错的了。一般传统模式,一个平方也就一斤左右,而我们经过创新,可以做到一个平方产量达七八斤左右。


第三年共投资了30万元,最后算账净赚了30多万元,总共实现营收60多万元。


在这个行业时间越长,越深入了解就越觉得乱象丛生。


刚入行的时候花了很多冤枉钱,什么东西都买得很贵。刚开始买蚂蟥吃的田螺,第一个阶段吃的螺丝规格都不一样,花了很多高价外地购入,后来才知道我们当地就有这些资源,而且价廉物美。


当初,这个行业的商贩说蚂蟥必须要用野生的来繁殖。其实只是这些人为了卖苗卖种下的套路,用来控制市场的噱头。


因为以前养殖的人少,随着这两年蚂蟥干品的价格上升,网络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养殖蚂蟥的行列,在利益驱使之下,有些人无所不用其极。


(树林小箱养殖模式)


像有的养殖户说的,养蚂蟥的水必须要晒太阳,其实很多“经验”他们都没有认证过,只是听老师听别人说而已。我的实验颠覆了这个观点。


不敢对蚂蟥留种越冬的人为因素,主要还是行业里一些人出于炒作的目的,给养殖户灌输的思想就是这个自己留种过的苗不好养、长不大等等。


我认为肥水养殖也没什么科学依据,只是借鉴于鱼虾水产养殖得来而已,只能算是一种商业模式,各种药物-肥水产品、改底产品、菌藻等的成本也很贵。


而我的清水养殖就是微流水,长流水常换水,更是从头到尾养殖都不会用药。所以别人说的药在我这里也卖不掉,我也不需要他们的药。我始终坚信,我的蚂蟥不得病,为什么要用药来养。


如今是我从事养殖的第四个年头,还是采用我自创的毛毛虫养殖模式(小水箱清水树林模式)。预计将会投资100万,对整个水蛭市场,我们这点产量只能算个零头。


(饲料实验数据)


未来我希望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走科学、自动化、云管理模式,进行工厂化养殖。因为我成功做过室内可以养殖的实验。


目前蚂蟥养殖最大的问题也是它的高死亡率,行业水平目前在60%—70%之间,死亡原因有很多,除了自然环境造成肠炎气泡病、水肿、干枯病、细菌感染,还有天敌蜻蜓幼虫、水蜈蚣、水老鼠黄鼠狼等。所以提前预防是主要要务。


而工厂化养殖可以解决这些室外因天气原因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养殖环境也能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基本农田耕地的管控也愈来愈严,留给养殖户的土地已经不多了,我也需要未雨绸缪。


其他养殖户有的卖苗卖种卖药,而我是纯养殖为主,因为我不喜欢跟风,喜欢独立思考,也不喜欢去别人的养殖场去看,我认为会误导自己的思考方式,我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养殖方式。


(水池进水设计示意图)


蚂蟥主要作为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有100多种药里面有蚂蟥成分,疫情期间药品尤其涨得特别厉害。


市场的供不应求,加之可能是疫情原因吧,蚂蟥价格一年比一年高,2022年的干品价格已经突破2000元1公斤,目前1斤的价格在1600元左右,我认为很正常。我当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但市场就该这样。


我把蚂蟥养好,产量高于同行才是我要做的事,至于价格就交给市场,因为我们谁也左右不了。


不同的养殖模式产生不同的养殖成本,我的实验成果降低了很多环节的养殖成本,如今我的养殖技术日益成熟,边摸索边学习构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现在很多人都模仿我的这种养殖模式。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初的师傅也是带领我们入行的人,如今师傅也很得意,说我是他的得意门生,而我也会在社交网站分享自己的养殖经验,包括养殖风险提示。


(我分享的养殖经验)


利益大,养殖风险就大。近几年干品价格走高,很多人跟风养殖,而缺乏技术又很容易导致失败。我们的行话就是“10个人养8个人亏”。


想图走捷径风险就更大。很多人看直播就认为自己学会了,然而一开始实际养殖,就出现很多问题,当然失败的概率也就高了。


对于我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风险大但成功产量也会很高。只有踏实学习掌握技术,找到自己的养殖模式和定位才能有所成。


因为我始终相信,养殖技术我们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创新,学习和改变才是唯一出路。


(请关注我的抖音号:毛毛)




【口述:毛毛虫


【编辑:白夜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m.0517w.org/news/4478.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