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价格(四川采燕窝人:一斤能卖2万6,轻松过上富裕生活,为何儿子不愿碰)

admin 阅读:92 2024-10-15 13:42:38 评论:0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广网】【新华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金陵副将


编辑|金陵副将


在四川雅砻江的悬崖峭壁上,生活着一群能“飞檐走壁”的中国人。


他们穿梭悬崖峭壁间,只为了寻找燕子筑的巢。


这种巢不是常见的梁间燕子的泥巢,而是洞燕所筑的“口水巢”。


它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燕窝”。


燕窝作为美容养颜的上等食品,自古以来都备受中国人的青睐。


如今的燕窝身价,更是高出了天际,一斤甚至能卖到2万6千元。


燕窝采摘人,一个月就能挣够一家老小几年的花销。


然而,就是这么昂贵的燕窝,采摘人却越来越少。


就连燕窝采摘人的儿子也不愿传承这项技艺。


燕窝的价格水涨船高

家住四川雅砻江边的余成明,看着燕窝的价格越来越高,高兴的合不拢嘴。


采了几十年燕窝的余成明第一次卖那么高的价钱。


余成明年轻时,2元钱就能买到一两他采的燕窝,而现在却要2000多元,足足涨了1000倍。


即使燕窝的价钱高的离谱,但是购买的人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甚至供不应求。


虽然现在燕窝的价格高了,但是产量却迟迟上不来。


原来一天就能采一斤,现在三天,甚至五天也采摘不到那么多。


采摘燕窝也是有技巧的,有时间的,不是想什么时候采就什么时候采。


每年采摘燕窝的时间更是只有短短一个月,要是错过了时间就只能等待下一年了。


余成明每年都会精确的计算着时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证明离采摘燕窝的时间不远了。


春天的燕子从南半球飞回,开始在雅砻江上的岩崖峭壁上筑巢繁衍。


正是这个时候,余成明将提前准备好的采摘燕窝的工具带上山,开始采摘燕窝。


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绑在悬崖上面的树上,另一头紧紧地系在腰间。


为了防止绳子断裂,还要用一根一样的绳子,用同样的办法将自己牢牢捆绑住。


采摘燕窝的时间不仅短暂,就连采摘的燕窝也不能重复,


为了不破坏燕子繁衍生息,每个燕子的巢也只能采摘一次。


采摘的时间还要控制在燕子下蛋之前,要是窝里已经下了蛋的也只能作罢。


一对燕子筑一个巢至少需要十天,当燕子看到自己的巢被破坏了以后,会抓紧时间再筑一次。


再次筑巢的燕子不会耽误孵蛋育雏,要是采两次的话当年燕子就不会再孵化小燕子了。


这个经验是余成明祖上世代传下来的,只有不违背这条规律每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燕窝可采。


虽然燕窝的价钱越来越高,但是采燕窝的人却是越来越少。


余成明说,当年村里的男人们大多都会这项技艺。


如今会采燕窝的人一个手就能数过来。


为什么当年的“采窝人”现在都不愿意干这件事了呢?


村里最后的“采窝人”

余成明作为村里屈指可数的采窝人,也算其中最年轻的一个。


村里其他的“采窝人”大多都在60岁以上。


虽说余成明是“最年轻”的,但是他也已经50多岁了。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想从事“采窝人”这项工作了,他就成为了村里最后的“采窝人”。


30多年前,余成明刚刚十几岁,他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学采摘燕窝。


父亲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着,父亲手把手的教他燕窝一般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出现的燕窝多,燕窝质量好,父亲通通会告诉余成明。


余成明学的很认真,不到两年就能独自一人从山顶下到悬崖间采摘燕窝。


没想到,这一采就是30多年,当年的帅小伙也熬出了白头发。


余成明也终究会有干不动的那一天,说不定几年后他就会退出“采窝人”的历史舞台。


经常在悬崖峭壁上采燕窝是非常的危险的,磕碰是常有的事情。


甚至有时候在采摘燕窝时还会有生命危险,前几年村里就有人因为采燕窝被落石砸死了。


也正是因为这项工作异常的危险,才导致很多人放弃这项工作的。


金钱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只有生命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余成明的儿子就是这样想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危险他才不愿接过余成明的衣钵。


儿子小的时候,经常听说有人因为采摘燕窝被摔伤的、砸伤的、甚至付出生命的。


余成明在儿子小的时候就被山上的落石砸伤过,看到自己受伤,儿子哭的非常的伤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余成明的儿子就是在“采窝人”受伤的阴影里长大的。


正是基于这种前提下,余成明的儿子才对采燕窝这件事比较的反感。


即使余成明是靠着采燕窝的技艺将儿子抚养成人,还为其结婚生子操了不少心。


但是采燕窝也没有引起儿子的兴趣。


儿子不仅自己不想当“采窝人”,还一度的阻止父亲去采摘燕窝。


儿子担心余成明发生意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手脚也没有原来麻利。


要是真的出现什么意外,就算挣再多的钱也挽回不了余成明的生命。


就这样,最后的“采窝人”看着这项技艺无人继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挽回这样的局面。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当“采窝人”

不仅余成明的儿子不从事这项工作,其他“采窝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村里所有“采窝人”的孩子,都不愿意像父亲那样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年轻人,不愿从事这项工作的最大原因就是安全问题。


与其他工作相比,“采窝人”属于高危工作,安全没有保障。


在山崖绝壁上让自己和家人担心,还不如进厂打工来的巴适安逸。


因为采燕窝家破人亡的事情,发生了也不止一次两次,同样他们的家人也不支持这项工作。


况且从事这项工作发生意外也没有人为自己买单,受苦的还是家人。


原来的燕子数量非常的多,离家不远就能采到燕窝,更不用跑去深山老林里。


有时候一群小朋友玩耍到了山顶上,大石头的石缝里就能采摘到燕窝。


可是现在燕子少了,去采摘燕窝时一去山里就要好几天。


在这期间也只能自备水和干粮,生活非常的艰苦。


现在燕窝也少了,就算用上九牛二虎之力,也采摘不了多少。


况且现在的燕子都被国家纳入了保护动物的名列,采摘野生的燕窝还要经过国家的允许。


只有经过国家认证批准的“采窝人”才能采摘燕窝。


要是私自盗采野生燕窝,还可能还会吃官司,受到牢狱之灾。


如今科技进步,人工饲养的燕子越来越多,质量也有保障。


这样不仅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能保护野生的燕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如今的的年轻人学问也是越来越高,机会也是越来越多,也都想去城市里发展。


城市里面就业机会也多,干的工作也轻松,挣得比“采窝人”还多。


何况城市里生活水平高,年轻人都不愿在小山村过苦日子了。


正是基于这种种原因,才导致“采窝人”在继承上出现了问题。


也许不久后“采窝人”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采窝人”这项技艺无人继承,就连好多的传统手艺也濒临失传。


结语

社会的进步必然会淘汰一些费工费时的传统技艺,但是也会给传统技艺带来一些新的生机。


这需要每个继承者,在面对时代的浪潮中,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推陈出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央广网】【新华网】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m.0517w.org/news/12271.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