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造纪录的“墨子号” 构筑未来“量子星座”蓝图
admin
阅读:75
2024-10-09 18:03:59
评论:0
2016年8月16日,标志着全球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领域的里程碑,“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在卫星量子通信领域迈出具有开创性的第一步。至2024年,中国正筹划构建“量子星座”,一旦成功,将为全球带来高效量子通信网络服务。在量子物理这片前沿阵地,中国已悄然实现从追赶到部分领先的跨越,特别是在量子信息领域。这背后,是中国科研人员不懈的创新努力和坚持。面对光纤传输信号的严重损耗问题,潘建伟团队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想——将量子通信实验移至太空进行,以太空的真空环境减少光信号损耗,通过量子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城市间量子通信网络的远程链接。这一构想大胆而富有挑战,潘建伟和他的团队为此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实验。从北京长城附近的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到青海湖上艰苦环境下百公里量子隐形传态的成功,他们一步步克服技术难关,包括高精度捕获跟踪技术、高灵敏度能量分辨探测技术等,为“墨子号”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历经五年精心研发,集合多所机构的顶尖力量,终于在2016年8月成功发射“墨子号”。这颗卫星不负众望,不仅完成了多项预定科学实验,如千公里级星地量子纠缠分发,还促成了北京与维也纳之间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引领了全球空间量子科学研究。随着“墨子号”的成功,量子通信技术逐步走向实用化。上海已建立起国内首个商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中国电信亦计划在国内多个城市部署量子城域网,预示着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未来可期。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墨子号”的成就激起了空间量子物理的研究热潮,促使美国和欧洲相继发布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计划。面对国际竞争,中国科学家正积极推进量子中继技术和“量子星座”建设,旨在通过中高轨量子卫星与低轨微纳卫星的结合,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愿景,并期待在科学上带来关于时间定义、量子引力理论验证、引力波探测及地月量子纠缠分发等更多突破。从“墨子号”启航,中国科技工作者坚定地在量子科技的征途上前行,每一步都扎实有力,向更高远的目标攀登。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m.0517w.org/news/3918.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