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网(糖网早期防治 微循环不可忽视)

admin 阅读:88 2024-10-29 00:44:48 评论:0

2022年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患病率高达22.4%,约有1950万合并DR,其中约1/5威胁视力。DR已成为我国工作年龄人群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糖尿病确诊后10~15年发生DR。DR亦是发达国家20~74岁成年人致盲最常见的原因。




关注糖网机制 解密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是DR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虽然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但主要涉及多方面的功能和代谢异常,如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一氧化氮合成减少、蛋白质非酶糖化、内质网应激、多元醇通路激活和蛋白激酶C激活等。微血管血流量增加、压力增高等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微血管结构损伤,通透性增加,进而发展出现毛细血管渗出,基底膜增厚,微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缺血、缺氧而出现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微循环障碍通常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后果。然而,研究证据显示,微循环障碍不仅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同时也在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循环障碍不仅是胰岛素抵抗产生的重要因素,还可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的基因表达,加速β细胞功能减退进而导致2型糖尿病进展。这提示我们,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在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中越来越重要。




糖网早筛早诊 明确临床分期




图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引自《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




临床上,DR早期可能表现为视网膜小静脉增宽和微血管瘤。非增殖期可表现为硬性/软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和视网膜出血点等。当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引起黄斑区渗出时可形成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视力的首要原因。发展到增殖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形成,继而导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积血,更为甚者因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而导致视力丧失,具体分级可参照图。




DR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因此早期眼底筛查非常重要,可降低失明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ADA的DR立场声明中也指出糖尿病患者通过定期随访、早期筛查并及时治疗威胁视力的DR可预防98%因DR导致视力丧失的事件发生。在可行的DR筛查方法中,《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册(2022)》中推荐在没有条件全面开展由眼科医师进行眼部筛查的情况下,由内科经培训的技术人员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拍摄至少2张以黄斑及视乳头为中心的角度为45°的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进行分级诊断。




改善眼微循环 助力血管保护






2021年《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中指出:微循环障碍贯穿糖尿病病程的始终,改善糖尿病微循环用药应遵循“早期、个体化、合理联合、重视安全”的原则,早诊断,尽早使用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物。当DR发展至中晚期,微血管损害已经比较严重时再通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或激光治疗,虽能缓解症状,但通常难以逆转病情,DR早期改善微循环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可事半功倍。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药、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和部分中药制剂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提升患者预后






在DR治疗、糖尿病微循环改善时,中药制剂在活血化瘀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也常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比如以丹参、三七、冰片组方的复方丹参滴丸已经获批用于DR的治疗,有助于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机体抗凝血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气滞血瘀证所致的视物昏花、眼底点片状出血或瘀点瘀斑,有效改善DR症状,延缓DR的进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亦可显著减少24h尿蛋白总量,且对肌酐和血糖无影响。




文/ 天文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m.0517w.org/news/26407.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